提到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包产到户和人民公社解体,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安徽凤阳小岗村那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壮举。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更早的1977年,安徽省无为县就已经率先推行了大包干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只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实盘配资网站论坛,这一创举未能得到广泛宣传。主导这场改革的关键人物,正是时任无为县副县长的黄璜同志,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革命者,以其非凡的胆识和为民请命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改革先驱的动人篇章。
黄璜1924年出生于江苏涟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父母虽然生活困顿,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节衣缩食也要供儿子读书。在县立中学求学期间,黄璜接触到了进步思想,逐渐确立了革命理想。1937年,年仅13岁的他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同年,涟水战役爆发,当解放军完成战略任务准备转移时,这个热血少年毅然决定跟随部队踏上革命征程。
在革命岁月里,黄璜先后在野战医院担任救护员,后调至华东野战军前委从事文书工作。他对待每一份电报、每一份文件都一丝不苟,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稳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华东局机关和安徽省委工作。50年代末,组织上安排他到一个县担任领导职务,开始了他的地方从政生涯。然而在特殊时期,这位忠诚的共产党员也未能幸免于难,被下放劳动改造,直到1977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展开剩余62%复出后的黄璜被任命为无为县副县长。临行前,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同志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若工作不力,我甘愿受罚。黄璜当即立下军令状:若不能造福百姓,我愿承担全部责任。当时无为县正遭遇严重旱灾,田地龟裂,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绝境。黄璜带领县委班子一方面紧急向省委调拨救济粮,一方面大胆提出推行包产到户的改革方案。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散人民公社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许多干部思想尚未解放,仍将公社制度等同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但黄璜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精神,顶住重重压力,在无为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创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第二年,无为县就迎来了大丰收,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温饱问题。
1979年调任霍邱县委书记后,黄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修建了数十座水库和灌溉渠道,为农业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更难得的是,他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开始着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布局。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黄青天,他的政绩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1983年,刚从中央党校进修归来的黄璜,在万里同志的推荐下,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时年49岁。
主政安徽期间,黄璜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工商业改革,促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他特别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严明纪律,整顿作风,为改革开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世纪90年代初,黄璜功成身退,过起了低调的退休生活。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在两个凡是思想尚未完全破除的1977年,黄璜敢于率先突破体制藩篱,其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正是这些改革先驱的探索实践,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邓小平同志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依据。黄璜等改革者的历史功绩实盘配资网站论坛,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碑上。
发布于:天津市瑞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