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部县降雨频繁实盘配资网站论坛,
带来凉爽的同时也促使野生蘑菇生长
且混有有毒品种
一旦误食野生毒蘑菇,
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则损害脏器、危及生命。
南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
“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
谨防中毒!”
01
蘑菇中毒的危害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人或动物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
常见中毒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
中毒事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最为常见,而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是主要致死类型。
展开剩余85%一旦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死亡。
02
科学避毒
牢记“三不原则”
在户外,无毒蘑菇常与毒蘑菇混生,易沾染毒蘑菇的菌丝,所以哪怕食用的野生菌是无毒品种,仍然有中毒危险。所以想要避免野生菌中毒,就要做到“不采、不食、不信”。
不采:远离公园草坪、山区林地的野生菌。
不食:拒绝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不信:不用民间“土方法”鉴别野生菌。
不采:远离公园草坪、山区林地的野生菌。
不食:拒绝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不信:不用民间“土方法”鉴别野生菌。
03
毒蘑菇五大“陷阱”
别中招!
生虫的蘑菇无毒?❌
昆虫对毒素耐受性远高于人类,剧毒的鹅膏菌常被虫蛀,但人类食用就会致命。
银器验毒法可靠?❌
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用银筷子、银勺无法检测毒素。
颜色朴素就安全?❌
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判定野生菌是否有毒,比如颜色鲜艳的橙盖鹅膏是美味的食用菌;而一身雪白、看似安全的致命鹅膏则有剧毒。
04
常见毒蘑菇介绍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危害: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相似,易被误采误食。它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
3.毒红菇
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4.臭黄菇
臭黄菇又称鸡屎菌,此菌味辛辣,具臭气味,有毒。在有些地方有人将它漂洗后食用,但往往不能彻底去毒。人们误食臭黄菇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还出现精神错乱,头晕眼花,乱说乱唱,严重者则有面部抽搐,牙关紧闭,视力减弱,昏睡等。中毒潜伏期短,发病快,一般可于食后半小时左右即发病。如果食用量小,及时催吐、治疗,可很快痊愈。
5.毒蝇伞
毒蝇伞又称毒蝇鹅膏菌,是一种含有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6.灰花纹鹅膏菌
灰花纹鹅膏菌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其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也就是说,一个长约八九厘米的蘑菇所含毒素就足以使一个体重为75公斤的成年人死亡。”
7.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生长状态是白色,一旦受伤就会变成红色,有剧毒。亚稀褶红菇中的致死毒素是环丙-2-烯羧酸,如果中了这种毒,轻者恶心、呕吐、腹泻,重者造成患者横纹肌溶解症。
最后再次提醒:
“菌子虽鲜,安全为先”
野生蘑菇毒性难辨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请大家提高警惕
坚决做到
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实盘配资网站论坛
发布于:北京市瑞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